走过半生,才读懂了端午

时间 • 2025-08-05 11:20:48
不是
端午

每一年端午,每一段人生。

阡陌的述说2021.6.12.mp3阡陌的述说2021.6.12.mp3

06:45未知来源

播放

八零后老早记忆中的节日味儿,是由嗅觉抵达舌尖的馋嘴一刻的。小时候住大院,院子里的长辈们来自五湖四海,每逢端午与中秋,大人们混杂着各式乡音抱怨的无非同一件事:这京城吃不到惦记的老味道。

从四川移居而来的邻家奶奶偏爱包裹着腊肠的咸肉粽,自家的大姨小姨却坚信只放小枣的白糖粽才是人间美味。对只负责吃的小孩子来说,揣上两三个独家风味的“温暖牌”香粽去上学,粽子又成了最早的硬通货社交利器。

阖家包粽是国人对端午的隽永记忆

图源|《风味人间》

许多年未再闻到儿时住家院子里的粽香了,也忘了从几何时,大部分法定节日都被我们过成了难得的阿宅睡觉日。塞班系统的手机里还存着落了灰的短信息:“粽子节快乐”……却好久没再当面和谁讲过一句“端午安康”。每逢初夏和早秋,公司按时按点派发着粽子券、月饼票、螃蟹券……总是不经心地丢在手边,“反正不过是送人”。

太多变了味的食品礼券,太少回归吃喝本身的动心瞬间。社交网络上关于粽子的咸甜之争已变成赛博时代的仪式感话题,表面的口感强迫症实则隐藏着每个人成长生涯中最顽强的饮食基因。

勾起这本源基因复苏的秘诀,是由食材串联起的一份乡愁。

01

童年的端午,过的是热闹。在我老家的江南小镇,每年只有这一天,往日平静的河道才会热闹起来。

童年时的我,不知屈原为何人,更不知赛龙舟缘起于中华民族古老的龙图腾,却丝毫不妨碍端午刻进幼小的心灵,成为我记录岁月流逝、感知世界美好的成长坐标.

可此时,我再也找不回童年记忆里那份纯粹的激动和快乐。

原来,热闹的不是端午,而是可以无忧无虑的童年。

有人说,小时候,快乐是件很简单的事情;长大了,简单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如今才明白,世间万物,不是因为美好而单纯,而是因为单纯才美好。

02

青年的端午,过的是乡愁。讲究“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在岁月的长河里,给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淘洗出了专属的美食。

是啊,外面的粽子再精致、再鲜美,可终归不是故乡的田地里生长出的稻米,不是妈妈亲手淘洗、包裹、蒸熟的,纵使解得了口腹之馋,又如何解得了思乡之苦?客居异乡的我也终于明白:

青年的端午,过的是一份背井离乡的乡愁。

从踏出故土的那一刻开始,每一个节日都在提醒我们,此生此世子女只剩背影,父母唯留目送。

03

中年的端午,过的是责任。古人认为五月初五这一天,是恶月恶日,又恰逢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辟邪,因而传承下来许多辟邪、禳灾、防疫的风俗。

每个家庭每逢端午,孩子一早起床,母亲还会递上一只由红、黄、白三色布料剪裁缝制的香包,里面塞满了朱砂、雄黄、香药和晒干的艾叶,亲手给孩子戴上。

养儿方知父母恩,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我终于懂得:

中年的端午,过的是一肩挑两头的那份责任。

不求显赫富贵,但愿幼儿平安长大,老人长寿健康。

五月五日端午节,多少中国人的记忆,都停留在那个初夏明媚的清晨。

爷爷笑着说,“今天是端午,这一年都要无病无灾、平平安安呀。”

是啊,无论世界如何变幻,岁月再多无常,这个端午都愿你有艾香长伴,一世安康。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来源|洞见

主播|李海洋编辑|应仁杰

责编|康轩山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