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请回答:三天可见=不合群?朋友圈心理分析|阡陌的述说

时间 • 2025-07-30 13:06:23
可见
朋友
社交

提问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不合群的表现吗?

网友

网友提问:

应聘时,面试官向我提出一个令我措手不及的问题:

“你朋友圈为啥只能三天可见?”

从那以后,我总是不断回想,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个问题吗?难道这代表了一个人不合群?

本期心理师

萌主:

国家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请回答:

萌主:朋友圈2012年正式上线以来,大家的朋友圈逐渐充满了各种“熟悉的陌生人”,既有客户、同行等泛工作关系,又有商家、中介等服务人员,还有游戏网友等未曾谋面的人……

朋友圈不再是单纯的朋友圈,而是一个庞杂的社交圈,我们在朋友圈里发什么内容、要让谁看见,也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事,而是复杂的社交行为。

朋友圈目前的可见范围分为:全部、半年、一个月、三天,也可以选择全部屏蔽,或者根本不发。朋友圈不愿被人看到,主要有三个原因:

1、自我保护:认为展现自己可能会带来暴露隐私、泄露信息等潜在风险。

2、社交焦虑:担心自己发的朋友圈会被别人评价或嘲笑,甚至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隐藏过去:不想让新认识的人了解自己的过去,有可能是觉得过去的自己不够好,也有可能单纯不想被人知道太多。

而愿意分享朋友圈的主要原因也有三个:

1、自我展示:想展现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工作成果等。

2、喜欢分享:乐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等。

3、社交需求:希望在朋友圈里与别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其实,大多数人都在中间地带,不会选择全部可见,也不会彻底屏蔽。例如三天可见,就是既不愿意展现太多,但还是有一点分享欲的表现。

当然,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选择三天可见的理由。

例如有的人有两部手机,一部高冷,另一部刷屏,或者在朋友圈一言不发,却在别的社交平台上碎碎念。

从2017年“三天可见”功能上线,到2022年就有2亿人选择了三天可见。以此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合群,也太低估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了。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发朋友圈更好呢?

现在总有两种相反的建议,一种说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在朋友圈精心打造人设,另一种则说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展现真实自我就好。

其实,朋友圈成分如此复杂,不能简单地套用一种方式。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了“150定律”——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的人数大约是150人。但现在朋友圈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就像以前我们不可能跟每个认识的人都成为朋友,现在也无法与朋友圈里的人都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关系。所以不妨根据不同的心理距离,划分三个圈子:

第一个圈子,可以在这里展现真实的自我,例如知己好友圈。

第二个圈子,需要在这里打造人设,例如有同事、客户、同行的泛工作圈。

第三个圈子,当个面目模糊的路人甲就行,例如商家、中介等服务人员圈。

现实社交有多复杂,朋友圈就有多复杂,一起用心经营好自己的社交网络吧!

人生中很多困惑和难题,其实都可以用心理学来解答。如果您想得到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分析,欢迎给我们留言~

文末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E

N

D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写信

如果您遇到什么困惑

或者有什么想说的话

请给我们留言

阡陌的述说

希望给您带去力量

成为您前行路上温暖的朋友

阡陌的述说在农视网等你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作者|萌主(国家心理咨询师)

图片|千图网

主播|辛嘉宝

摄像|秦鹏

剪辑|应仁杰

编辑|李滟

责编|康轩山

主编|张玮

监制|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