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龚正:上海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

时间 • 2025-10-29 06:52:45
达到
城市
全球
上海
中心

4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初心始发地,再创新奇迹”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会上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亲临上海,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上海发展指明时代坐标、前进方向、战略重点。经过接续努力,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

龚正介绍,2020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7万亿元,总量规模跻身全球城市第六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发展指数排名世界第三,口岸贸易总额达到8.75万亿元、位居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50万标准箱、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

据悉,2020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85家、外资研发中心486家、国家级研发机构85家,设立各类众创空间超过500家,建成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设施。体细胞克隆猴、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药、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等一批全球首创成果都诞生在上海,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也凝聚了大量的上海的科技智慧。全市现有高校63所,在校大学生76万人,“两院”院士179人,在沪就业外国人超过28万人,上海连续8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据介绍,2020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万元。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就业、社保、住房、养老、托育、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67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市民交通出行更加便捷,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772公里,跃居全球城市首位。

目前,上海全社会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18年保持在3%左右。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2微克/立方米,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人均绿化面积增加到8.5平方米。

龚正指出,回望百年奋斗路,上海是初心之地、光荣之城。“十四五”时期,上海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力争到2025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未来,上海将着重在四个方面聚力突破。

一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聚力突破。坚定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走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全力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长三角一体化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确保进口博览会越办越好。

二是在强化核心功能上聚力突破。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着力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是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上聚力突破。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完善以“五型经济”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格局,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四是在建设人民城市上聚力突破。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努力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在这座人民的城市,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