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答红星新闻:检察机关对依法属于正当防卫的案件要敢于认定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检察力量”新闻发布会,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在回答红星新闻记者关于如何规范认定正当防卫类案件的提问时表示,近年来,检察机关适用正当防卫案件的比例大幅度提升,2019年、2020年因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共819人。下一步,检察机关围绕进一步加强对正当防卫案件的办案工作要强化证据指引,及时全面做好防卫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工作,查清前因后果,厘清原委曲直,为案件的依法公正处理奠定基础。检察机关要强化担当,对依法属于正当防卫,或者有防卫情节的案件要敢于认定,既不回避案件中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
▲红星新闻记者提问
苗生明表示,正当防卫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实际上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这方面的需求更高了。2018年昆山“龙哥”反杀案唤醒了刑法关于正当防卫这样一个“沉睡的条款”以后,近年来,检察机关又依法办理了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正当防卫案件。比如,赵宇见义勇为案件、河北涞源反杀案、浙江盛春平案等。对这些案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弘扬社会正气,“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更是成为检察官办理这类案件必须遵循的法治理念。
苗生明称,近年来,检察机关适用正当防卫案件的比例大幅度提升,2019年、2020年因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共819人,这个数字是此前两年的2.8倍。越来越多的案件中出现了关于正当防卫的讨论,甚至有些争论。他认为,这样的讨论和争论有积极意义。
他介绍,为了及时回应实践中的一些不同认识,统一法律适用的标准,检察机关会同最高法院、公安部采取了一系列做法。2018年底,最高检专门发布适用正当防卫第12批指导性案例,2020年最高检又会同最高法院、公安部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同年,还专门发布了6起新类型正当防卫的典型案例。他以河北辛集市的耿某华正当防卫不捕案举例说明,检察机关明确了面对非法暴力拆迁,公民为保护住宅安宁、人身自由,有权实施防卫行为,从而解决了对这类行为性质认定上的争议。“深夜,拆迁公司带着一些工具冲入被拆迁的家里,把家里的女主人拖出去,对男主人也有打或骂的暴力动作,这时候男主人实施了防卫行为,我们认定他属于正当防卫,作了不批捕。”
苗生明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围绕进一步加强对正当防卫案件的办案工作,有几点措施。一是强化法、理、情融合,将心比心办案,最大限度维护防卫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强化证据指引,及时全面做好防卫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工作,查清前因后果,厘清原委曲直,为案件的依法公正处理奠定基础。三是要求检察机关要强化担当,对依法属于正当防卫,或者有防卫情节的案件要敢于认定,既不回避案件中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因为这一类案件特别容易发生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因矛盾而起、因案件而激化,需要化解矛盾。四是强化法治宣传。通过发布案例,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既要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也要宣传引导不能滥用法律赋予的正当防卫权利,避免造成过度的、不应有的损害。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