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两地携手共护“一江清水” 四川重庆将启动嘉陵江流域保护联合执法检查
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是四川、重庆等10余座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生态屏障战略意义重大。同时,嘉陵江流域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绿色发展还存在短板弱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10月9日下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以“双主会场+分会场”“现场+视频”的形式,召开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联合执法检查动员会。红星新闻记者现场获悉,对四川和重庆嘉陵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将于10日启动。
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领域第一部协同立法——《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以来,已经过去了9个月时间。
联合执法检查动员会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环委屠锐主任委员通报了执法检查工作安排。
此次检查采取实地检查与委托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从10日起,两省市执法检查组将分赴有关市、区开展执法检查,实现嘉陵江流域执法检查“全覆盖”。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洪波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强化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担当,紧扣‘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的规定开展执法检查,让法律的‘牙齿’真正咬合。”
杨洪波表示,这次执法检查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的宣传普及、相关规划和标准体系制定情况,以及嘉陵江流域资源保护、饮用水水源与其他特殊水体保护、污染防治、绿色发展、区域协作等制度落实情况。此外,要关注存在的问题,既要看制度是否建立完善,更要看制度实施效果如何,推动制度机制有效管用、形成长效。各级人大常委会要紧盯问题整改,督促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举一反三,认真落实到位,进一步推进“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实施和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
“重庆、四川都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肩负着重大责任。此次联合执法检查动员会是两省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也是继2021年12月召开“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实施座谈会后,两地再次开展的联合行动,充分体现了‘川渝一家亲,携手共奋进’。”
动员会上,川渝两省市有关部门汇报了贯彻实施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庆决定”和“四川条例”情况,从提升流域治理水平、抓好重点领域环境问题整治、持续推进流域联防共治、加强流域治理法治保障等方面介绍了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果。
记者获悉,实地执法检查完成后,受委托的有关市、州、区县人大常委会于10月底将执法检查报告报送相应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四川省人大城环资委和重庆市人大城环委将会同起草执法检查报告,于11月下旬分别提请两地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并结合两地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的情况,于12月向全国人大环资委专题报送相关情况。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实习生张芷旖
编辑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