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已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并介绍《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刘焕鑫介绍,今年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认定的500多万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刘焕鑫表示,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取得重要成果。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今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夏粮、早稻双双增产,秋粮增产趋势明显,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有良好的基础,生猪产能已全面恢复。
▲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刘焕鑫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刘焕鑫介绍,目前已经累计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提高到2.4:1,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在脱贫攻坚方面,刘焕鑫介绍,目前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今年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认定的500多万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刘焕鑫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农业农村仍是薄弱环节,是短板和弱项。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但目前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拓展增收渠道,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让亿万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不掉队。
据悉,增加农民收入,目前主要通过四条途径。第一,通过产业振兴增收入。目前,农民的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1/3左右,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要向高质量农产品要收入,向产业链要收入,向降成本要收入。
第二,通过扩大就业增收入。工资性收入占比超过4成,是农民收入的大头。一方面,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落实好财政、金融、用地、人才等扶持政策,形成创新带创业、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的格局,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另一方面,促进外出务工就业增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完善就业支持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
第三,深化改革增收入。现在农村还有大量的“沉睡”资源,这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潜力所在,要通过改革来激活。
第四,完善政策增收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是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的重要内容。要重点关注两类群体:一类是小农户,要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稳定和加强农民种粮补贴,按时足额把惠农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另一类是低收入农户,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