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之路③|专家:共同富裕路上,少不了对灵活就业人群的政策关怀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
会议强调,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同时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在8月20日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提到,共同富裕路上少不了对灵活就业人群的特殊关怀和政策帮扶。
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近年来,随着我国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但由于平台的用工形式和从业者的就业方式相对灵活,大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难以与企业直接确认劳动关系,其相应的权益保障成为新情况新问题。
“灵活就业人员很多是没有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张盈华说,传统社保是以劳动关系为前提,很多群体如灵活就业人员,他们在以前很难享有相应的保障。
张盈华提到,近几年,中央高度重视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刚刚出台的一些文件,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社保有了新要求。在国家政策层面,对这些群体给予了更多的保障,使得我们的社会保障尽可能全面实施、全民参保,并且应参尽参、应保尽保。
张盈华所说的新政策,是人社部等八部门日前印发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各地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个别超大型城市难以一步实现的,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
组织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督促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企业要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张盈华说,近些年,国家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将更多的人群纳入到社会保障范畴里。社保是重要的二次分配工具。在征收端,它是针对劳动收入征缴费用。收入高的缴费多一些,收入低的缴费低一些。另外,我国对于低收入群体,还有代缴和财政补助政策,能够把弱势群体也纳入到社会保障范畴。
“在分配端,也就是我们说的待遇给付端,除了社会保险方面强调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外,也有一些倾向性的政策。”张盈华举例,如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会对高龄的或收入较低的、退休时间较长的退休人员有一定倾斜,因为他们工作时的工资相对较低。
“按照待遇计发的办法,如果仅仅与工资挂钩,他们的养老金水平可能会比较低。我们在政策调整上对他们予以倾斜,在给付端和待遇分配上‘削峰填谷’、缩小差距,以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张盈华说,通过上述“拉低”制度,给予低收入者更多保障,是近些年我国社保在扩大覆盖面、提高普惠性和增强基础保障方面的做法。
除了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保障,张盈华还提到,由于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是针对传统的用工方式设计,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没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无法直接纳入到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来保障他们的权益。因此,要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职业伤害保障。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日前在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时谈到,尽管多数平台企业都是通过购买意外伤害险等商业保险,初步解决了他们的职业伤害保障有没有的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保障水平过低,这些问题单靠市场力量难以有效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按照急用先行原则,我们正在制定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拟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力争尽早地解决职业伤害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游钧说。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