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服务、“医共体”建设……各民主党派四川省委、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多领域发展提出建议
1月12日,参加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各民主党派四川省委、四川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接受了新闻媒体联合采访。民革四川省委、民盟四川省委、民建四川省委、民进四川省委、农工党四川省委、致公党四川省委、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围绕文旅资源开发、未成年人保护、农村防疫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新闻媒体联合采访
谈文旅:
建议构建巴蜀石窟寺文旅走廊合作机制
川渝地区拥有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1处,石窟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39处,川渝地区的石窟寺在中国石窟寺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然而还存在研究不够、保护不力、开发不足三个主要问题。”民革省委副主委宋秋介绍,民革省委为此提出建议,构建巴蜀石窟寺文旅走廊合作机制,川渝两地在石窟寺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宣传等方面开展全领域合作。
川渝携手,将带来许多优势。宋秋提到,两地人才、资金、场地、设备、技术力量整合之后,将助力在石窟寺风险监测、岩体结构失稳保护等关键领域建设实验室。
未来,还可打造巴蜀石窟寺博物馆群落、国家遗址公园、建立石窟寺文化IP体系,联动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各个分IP,将巴蜀石窟寺文化故事化演绎。
谈教育:
构建家庭教育服务资源体系推广科学教育理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实际生活中,家庭教育培训频次和覆盖面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且尚未在全社会形成对家庭教育推广宣传的氛围。”民进成都市委副主委黄艺竹表示,建议构建家庭教育服务资源体系,将科学的教育理念推广给更多家庭。
具体而言,可以选拔一批具有较高认知水平的专家,开展家庭教育团辅课。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学习能力强、有志愿服务精神的家长参与培训推广工作。此外,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和家长需求,研究开发家庭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谈医疗:
强化“医共体”建设,确保农村地区医疗保障能力
春节临近,节前返乡潮、节后返工潮对农村地区医疗保障能力提出了紧迫的提升要求。
为了助力提升区(县)级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服务能力,九三学社省委带来提案,建议在对口帮扶指导机制下,推动省、市、区三级医疗救治体系高效协同,发挥好以卫健部门牵头的“医共体”的合力。“前提是转诊信息互联互通,急救转运保障有力。”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尚丽平表示。
如何确保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患者就近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尚丽平说道,人员、设备、药品三个方面应该共同发力——向乡镇卫生院派出相关专业医师,加强人员培训;为心电监护、血氧监测等设备开辟采购绿色通道;加强退烧、镇咳祛痰类药品乃至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的储备。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实习记者张芷旖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