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书:社区是缔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势而上特别策划

时间 • 2025-11-03 01:15:10
空间
社区

城市即人。城市的前世今生都凝结着“人”的智慧,城市的每一处生活之美,背后都有“人”的故事。

尤其发展的车轮行进至今,城市越是迈向高能级,越要将落脚点放在人本关怀的细微之处。这要下“绣花功夫”,一街一巷,邻里社区,都是着力点,杠杆点,是居民发现美好,感知幸福的城市空间。

于是“地瓜社区”诞生了。这方小小的空间,是将城市社区中的闲置空间加以改造、设计全新营造出的一处可共享可参与的居民会客厅。它更是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一种创新形式,让共建、共治、共享得以诠释,得以实践。

▲“小时候的糖油果子”就在成都地瓜社区门口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社会设计方向教研室主任周子书,是这类实践的开拓者。他是地瓜社区的创始人。7年前,他用自己的毕业设计,将北京一处社区中的闲置空间加以改造,“地瓜社区”由此诞生。而今,地瓜社区不仅入驻北京多个社区,缔造全新的共享空间,还进入了成都,在成都市的曹家巷社区,开启了新的实践。实践的过程中,周子书会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城市即人。

3月7日-8日,红星新闻、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四大主流媒体强强联手,共同推出“‘城’势而上——探寻中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线上论坛,为城市群未来发展之路贡献亮和光。周子书作为论坛嘉宾,在分论坛《生活家说: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上也分享了自己的实践。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在周子书看来,社区是缔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而社区治理的关键,是参与。让每一个人将其作为家园真正参与到社区空间的打造和社区治理的工作中来,温情有了,故事有了,随处即是生活之美。

▲周子书

地瓜的“产消者计划”

事实上,社区虽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与居民空间距离最近,但聚焦当下,大多中国城市的社区并未与居民产生强粘性。基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流动性、复杂性较大,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感普遍不强。

而周子书创立的地瓜社区,其实就是在探索一种解题之道,让居民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在他看来,这不仅需要社区空间为居民们提供服务,更需要为居民们创造价值。换句话说,让居民们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个人存在感。

“如何能够让人与空间产生强连接?”当他想透了这一逻辑,地瓜社区开始推行“产消者计划”。他希望让居民成为“消费者”的同时,也成为“生产者”,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创造服务,通过交换、共享,让人从精神与物质上,得以双重收获。

如果能够让不同的居民在家门口利用闲置的空间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把它分享给社区居民,分享给邻居,从而让他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能有所收获,这个时候他就会对空间产生一个强连接的依赖感。”

他举了两个例子。

在北京的地瓜社区,有两位妈妈,她们每天在下午五点钟到七点钟会替另外10位邻居妈妈接送孩子,并利用地瓜社区的空间教孩子们在放学后学习英语和画画。当然,她们自己的孩子也在其中。那么这样一来,就在邻里之间形成了一个邻里互助的“社区小经济”。

之所以称之为“社区小经济”,周子书认为,它有别于其他社区商业,本质上不只是为了赢取利益,而是通过邻里互助构成了一个新的小型经济体,互助的同时又能够产生一定的效益。这个时候,居民的产与消,都是以人为核心的。

▲曹家巷地瓜社区的咖啡厅

第二个案例,他提到了成都的曹家巷。

一个曹家巷社区的年轻人在到曹家巷地瓜社区后,捐出了近1万册的藏书。在这方空间中创立了“北门书会”,供居民借阅图书,并以读书会、文化对谈、书展的形式进行文化输出,激活曹家巷的在地文化。

“所以发挥每一个人的技能,让他在社区里面去扮演一个独特的角色,从而来产生新的人与人之间链接方式。”周子书认为,这是让人对社区空间产生情感与归属感的有效方式。

用人的故事,缔造城市空间之美

许多人在介绍周子书时,会用上这样一句话:“他善于运用空间来叙述大千世界,探求叙事性空间塑造的最大可能”。

这也是他在参与社区空间打造时,最注重的理念——核心是人。每个空间的打造,背后都有无数人的故事,要将其转化为精致的视觉语言,让城市空间美的有温度,有情感。

他分享了一次经历。在打造北京一处社区闲置空间时,他希望渗透当地居民的文化,吸引社区居民的参与。他与中央美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师生一起将社区里的三轮车改造成了一辆投票车“大黄蜂”。然后用宝丽来相片作为选票,让居民们来拍照并投下自己对这个空间功能的希望。数百名居民纷纷参与,他们将各式各样的想法写在征询意见的白板上,而那块白板,就成为了一个意见交互的平台。

这个小小的创意,让每位居民充分参与到了社区公共空间的打造中来,同时,也记录了新的故事,让空间的打造更具温情。

城市之美不仅在于大的空间,大的风景,还在于小而美的细节空间,在周子书看来,这些空间绝不是华丽材料的堆砌,它应有人的故事蕴纳其中。

成都曹家巷的地瓜社区里,有精致的红砖墙。“这些红砖一方面是来自当地原本的建筑材料,另一方面,当我们将其切片后贴到墙上,每片红砖,都是社区居民的一个‘日记本’,记录他们当下的喜怒哀乐,”周子书说,红砖墙既记录着当地历史,又记录着当下的故事。而当下的故事,又会成为明日的历史。

这样的空间,视觉之美背后,有每个生活于此的人的参与,它让空间的内容得以延伸。

生活之美,在于用心。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最质朴的逻辑,将人的感受作为出发点。“城市即人”,人的小确幸,既是城的大幸福。

红星新闻记者王垚摄影记者王欢吕国应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