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城市联盟圆桌会,聚焦“绿色低碳的城市能源结构”
4月26日,“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圆桌会暨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分论坛在成都召开,中外专家学者围绕“绿色低碳的城市能源结构”这一议题发言,纷纷为城市低碳发展与城市能源转型建言献策。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世界各国广泛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绿色经济复苏已成为全球共识,“一带一路”建设也将为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持续贡献中国智慧,为各国恢复经济、改善民生注入强劲动力。
▲成都
会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致辞。他总结了城市联盟成立4年来取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搭建了联盟工作机制,搭建了中外可持续城市发展的交流对话平台,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按年度开展专题研究工作,与联盟合作机构形成多项研究成果。
站在新起点,高国力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公共产品,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合作的重要动力,希望大家积极为联盟平台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分享双碳背景下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实践,共同努力将“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建设成为一个系统性、专业化、可落地的务实合作平台,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气候变化是三个不同维度,但重合度非常高。”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以三个关键词开篇。他说,在发展早期,人们常常有这样的印象,搞发展、搞增长就没法搞环保,没法应对气候变化,因为它们是矛盾的。但在当今全球的治理技术体系下,后面的发展中国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用一句话概括叫发展路径的创新。意思是经过努力既实现发展目标增长,收入水平提高,缩小收入差距,还能实现空气质量目标、能源安全目标,提高城镇化率等等。另一方面是超前的发展理念,他认为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低碳环保有可能通往繁荣之路。
此外,针对国际合作,他还提出倡议,一是推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升级改造,二是推动城镇绿色的建设,三是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四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
红星新闻记者黄静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