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避免盲目扩大全员核酸范围”,防疫本就该遵循科学规律

时间 • 2025-11-20 01:26:01
盲目
检测
核酸

必要的核酸检测应该继续,而那些非必要的、盲目扩大化的核酸检测,则应该及时纠偏。

目前全国多数地区的疫情趋于稳定,经济生活秩序也逐渐恢复常态,也有个别地区民众仍然面临频繁做核酸、排队做核酸的烦恼。对这个关注和争议颇多的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6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集中回应。

“在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情况下,查验核酸证明不应成为一种常态”“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以及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进行频繁的核酸检测”“聚集性疫情发生以后,要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学制定核酸检测策略,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

这些,都是发布会上被广为传播的“金句”,证明官方权威的态度和民众的现实感受是高度呼应的。核酸检测能够快速发现风险点、快速切断病毒的传播链条,这已经拥有最广泛的共识。人们普遍赞同必要的核酸检测,即便需要耗费时间排队、等结果,也都是配合的。问题在于,怎么减少非必要的、盲目扩大化的核酸检测?

↑市民在核酸采样工作站做采样检测。图据新华社

发布会上的这些表态,其实就划定了合理核酸检测的边界:应该是疫情发生之后或者有了输入风险的情况下,才启动常态化核酸检测,而不能为了所谓的“安全最大化”,动辄要求整个地区的人去做常态化核酸。除了大的地区边界外,人群也有必要进一步细分,需要经常出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可以做,那些长期居家的老人、孩子,其实没有必要频繁做核酸检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发生了聚集性疫情,官方发布会的专家依然强调,“减少非必要的、盲目扩大化的核酸检测”。其实说到底,防疫本就应该是遵循科学规律的,哪些情况该做核酸,哪些情况做核酸性价比很低,在科学层面不难有相对客观的标准。怕就怕个别决策,失去了对“科学防疫”的坚守。如果“多做总不会错”“多做即便出现病例也能减轻管理责任”等类似念头影响决策,那“盲目扩大”就可能发生。

做任何事都有成本,常态化核酸的成本也并不低。比如巨资采购核酸检测亭,如果这些钱都花在刀刃上,再多也值得。可如果用在“非必要、盲目化的核酸检测”,那就是一种浪费。客观上讲,疫情对各地经济造成不小的冲击,压缩非必要开支也是刻不容缓。

总之,从多个维度说,“避免盲目扩大全员核酸范围”,应该成为当下一个严肃课题。对于各地的核酸检测现状,应该有个系统的复盘和科学把关,必要的核酸检测应该继续,而那些非必要的、盲目扩大化的核酸检测,则应该及时纠偏。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守一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