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才会赢系列述评②丨敢拼善拼才能赢
红星新闻评论员文阳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首位城市要强化担当。7月底,成都举行市委工作会,把“拼”定为经济工作主基调,力拼2022年下半场,发挥好全省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
放眼四望,与川渝地区热浪一样火热的,还有马不停蹄拼经济的节奏。7月28日,成都东部新区2022年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22个项目涵盖重大产业、民生发展、基础提升等方面。城市的东西南北中,多个区(市)县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密集地开工建设。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一个拼字,激发出超燃状态。敢拼,是破釜沉舟的勇气;善拼,是善为善成的智慧。搏击2022年经济下半场,要勇于拼,更要善于拼。何为“善”?遵循新理念,拼出高质量;坚持系统性,不搞单打一;讲求方法论,拼出好结果,这些善于拼的内涵,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统一,也是过程和结果统一。
拼,就要拼出最好结果。
拼,要呼应民心,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稳增长实处。
今年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增长阶段性承压,市场主体和就业人群首当其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4%,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升至19.9%。上半年,市场主体发展呈现V字型走势。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制约,稳住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保护经济韧性。着眼企业经营困难和群众就业难题,从“人”的角度解决问题,就是呼应民心,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落到稳增长的实处。
稳增长,拼经济,全国GDP十强城市带头行动。北京“稳经济45条”、上海“重振经济50条”、广州“稳经济152条”、重庆“稳经济128条”、杭州“稳经济52条”等“锦囊”纷纷施展。成都也先后出台“助企30条”“稳增长40条”等有力举措,实行逆向调节,适度靠前施效。上半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登记市场主体32.03万户、增长3.4%,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通过今年大半年的经济传导,经济增长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性更显深刻。一段时间,部分人认为只要收入增长就好,GDP增速低一点无所谓。GDP背后对应的是居民收入、企业盈利、政府收入,没有整体,何谈局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才能真正保障群众利益——这也是拼经济是坚守人民立场的深层含义。
拼经济,成都还有需要克服的特殊困难。成都年内遭遇了几波局部疫情,七八月又受到极端高温天气影响。工商企事业单位让电于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打赢电力保供攻坚战贡献了最大力量,却也放慢了拼经济的脚步。步伐可以稍缓,势头不能减弱。一旦高温天气缓解、电力保供稳定后,工商企业复电复产、满电满产,需要加倍努力地抢进度、补欠账。
成都着力保主体、稳就业;扩需求、优供给;强产业、提质效;办实事、惠民生,确保“市之大计”完成年内目标,同样需要不遗余力,不留余量。
拼,立足新理念,拼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能级提升。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拼经济,要放到城市能级提升和城市重大使命中去考量。成都肩负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需要解答多重时代命题,平衡处理多重重大关系,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强主干和区域协同、功能完善和布局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发展硬实力和环境软实力、发展和安全等城市发展重大问题。
拼,顶层设计和重点突破结合。成都把提升极核主干能级作为重中之重,以示范区建设为根本统领,围绕“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产业建圈强链、智慧蓉城建设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任务,开展深化研究,聚焦关键破题,推动形成更多夯基础、补短板、扬优势的战略性思考、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24个重点片区项目集群加紧攻坚大会战,以项目集群建设推动“三个做优做强”加快突破、成势见效。
拼,防疫和经济要两手硬。凡事预则立,探索完善城市常态化防控、市内局部疫情、全城静态管理三种状态下的城市功能正常运行转化机制,抓发展才会更加从容、更有章法。而城市“防疫闭环”与“发展闭环”并行,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7月24日,一波新疫情袭来,制造业强市深圳督导华为、比亚迪、富士康等工业百强企业封闭运行7天,实行核酸一天一检等措施,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7月29日,成都成华区面对疫情开始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区内部分企业进行闭环生产,生产生活物资都在“防疫泡泡”中循环流动。双“环”并行,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拼,要积极作为也要防止冒进。用好政策机遇,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主动策划推动项目上马,发挥项目稳增长重要作用。坚定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21条重点产业链,招引企业和项目强链补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努力围绕24个重点片区项目集群,优化功能布局,增强产业和区域竞争力。坚决避免降低标准、盲目引进不符合产业方向、不利于城市长远的项目。
即使面对增长压力,也要保持定力,拼出高质量发展。
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效果图
拼,立足解难题,用改革创新的办法闯关隘开新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创新是破解难题的方法。不论政府还是企业,逆势拼搏,都要敢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拼的难点、找准进的动能。
如何应对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如何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梗阻?如何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如何应对外贸增速减缓?从稳增长的“三驾马车”一项项梳理,把需要啃的硬骨头找出来,把需要闯的难关标出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逐一攻关。
拼,问题倒逼改革,创新才有出路。汽车产业是川渝共同打造的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而成都经开区是省内汽车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其整车年产量占全省总量的88%左右。今年4月,因涉疫地区的零部件无法运达,成都经开区的整车企业面临大面积断供停产。仅汽车链主企业之一的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停产一天,损失就高达1.5亿元。省市紧急协同,仅用5天,即在成都经开区青台山建成占地约30亩的物流中转站,形成了闭环管理的物流运输绿色通道,汽车企业得以快速复工复产。
拼,向新模式新业态要效益。7月26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在成都双流正式动工。该项目明年竣工交付后,能实现飞机重量90%以上的回收,并通过全球二手航材交易市场实现再次利用,填补中国航空产业链末端空白领域。它也是全球唯一由飞机制造商运营的飞机循环利用项目,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之外布局的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将开启飞机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
拼,要发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企业是拼经济的主角,要想方设法让自己活下去、活得好。我们看到,一些依赖外地供应链的企业主动寻求新供应商、一些企业主动抛弃低利润产品向高端化转型、一些餐饮企业开始进军预制菜……应变而变是市场生存真谛,很多企业正是在积极自救中拓展了面向未来的市场。
爱拼,才会赢;善拼,才能赢。
编辑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