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精简、申报更易、兑现更快!这些科技惠企新举措来啦

时间 • 2025-07-31 04:38:14
申报
材料
项目
科技
企业

1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科技局获悉,为了提升政策惠企质效,推动科技领域惠企政策“蓉易享”,日前,市科技局启动首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常年申报”工作及2025年成都市第一批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申报涉及多个重要变化。

首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常年申报”工作,涉及6个业务类别。

在申报模式上,由传统的“一年一次申报”优化为“全年申报、定期研究、季度公示、定期支持”。满足申报条件和申报指南要求的单位,在相关业务管理办法有效期内可常年申报。

在资金兑付上,明确资金兑付时间。每年2月、5月、8月、11月对符合支持条件的项目予以公示。2月、5月公示的项目,在当年下达;8月、11月公示的项目,在次年3月底前下达。

申报流程上,对申报流程、与上次申报时间衔接、企业年度最高享受额度的统计与核算等进行了全流程全方位模拟,确保流程能走通、企业易操作、管理无漏洞。

申报材料减免上,通过复用纳统单位数据,每类项目减少共性材料3件;同时,通过逐个类别梳理,已对有关附件业务材料作了进一步优化整合。

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科技局按照分批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重点梳理“资助对象明确、审核标准清晰”、立项方式为审核类的后补助项目,形成首批“常年申报”政策清单,“简单来说,审核类项目即企业满足条件并申报后,便可享受相关政策支持。”

过去,采取的是定期申报方式,企业在满足申报条件后,要听到“哨声”才能进行项目申报。设置“常年申报”市级科技项目后,实现了“企业获得资质即可申报→政府审核定期兑付”的高效服务模式。“这样一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担忧错过申报期、对获批时间和兑现时间无精确预期等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推进惠企政策‘易申快享’,企业获批享受政策时间平均缩短4个月。”

与此同时,市科技局还创新工作办法,依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电子证照库等,通过局内数据复用、市级部门数据共享、主动核查第三方数据等方式,在项目申报时最大限度精简了企业申报材料、降低企业申报负担,提升申报管理质效。据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市科技局还将按照“成熟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则,持续完善“常年申报”政策清单。

2025年成都市第一批科技项目申报,共涉及10个业务类别。具体申报上,对申报时长、申报材料减免与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申报时长上,此次申报采取定期申报方式,根据《成都市惠企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试行)》(成办发〔2024〕16号)“申报期不少于15个工作日”要求,结合项目实际,申报时长为20个工作日。

在申报材料减免与系统优化上,本次通过复用纳统单位数据,每类项目减少共性材料3件。同时,结合业务实际通过逐个类别梳理,已对有关附件材料作了进一步优化整合。

此外,还在项目申报书中增加插入图片功能,并进一步完善相关表格、数据自检功能,降低申报者出错概率。

红星新闻记者彭祥萍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