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导通泄流,宝兴县新华壅塞体水位正逐步下降
6月1日17时,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当日21时30分左右,宝兴县351国道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宝兴河形成堰塞湖。自宝兴县新华壅塞体险情发生以来,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6月8日上午9时,随着一声令下,新华壅塞体右侧泄流槽通过人工控制成功导通泄流。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水利厅获悉,目前,壅塞体河段入库流量23.6立方米/秒,出库流量达93立方米/秒,水位正在逐步下降。
▲宝兴县新华壅塞体导流成功
6月1日21时30分左右,宝兴县351国道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宝兴河形成堰塞湖,壅高水位约5米;2日1时左右,壅塞体开始缓慢过流;11时,壅塞体已形成库容约30万立方米,壅塞体过流宽度10~15米,出入库流量基本平衡。针对宝兴河民治电站尾水下游壅塞体险情,四川省水利厅迅速调集专门力量,组成10人专门工作组,派出专家小分队徒步赶赴现场踏勘,制定壅塞体处置初步方案,紧急组织上下游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密切监测水情动态,做好下游电站腾库工作。
▲壅塞体处置现场
6月3日,宝兴县新华壅塞体进入处置阶段,水文水情监测组在研究分析四川省水利厅前线工作组拟定的处置方案后,在已布设站点的基础上,又在壅塞体上游约2.5公里、下游约1公里处各增设1处流量监测站。同时,省水文中心组织雅安水文中心、阿坝水文中心应急监测人员利用无人机、手持电波流速仪、测深杆等对壅塞体上、下游入出库流量进行实测,以进一步掌握堰塞湖容量、入出库流量等重要水文数据。通过新建的上游入库、下游出库流量监测站点和新启用的监测手段,应急监测队已全方位、全要素、实时动态掌握壅塞体水文数据情况。
▲壅塞体处置现场
四川省水利厅工作组全天蹲点壅塞体处置现场,截至5日下午16时,施工钢架桥已搭建完成,泄水槽作业进展顺利,开挖长度约150米,开挖深度最深达到6米,累计开挖方量1.4万立方米,左岸龙口扩挖完成,上游水位下降约1米。7日下午,四川省水利厅会同雅安市现场研判,决定于8日上午9时实施新华壅塞体人工控制泄流。根据水文应急监测,壅塞体库区入库流量23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23立方米每秒,坝前水位维持稳定。经过5个昼夜的高强度抢险施工,6月7日,宝兴县新华壅塞体右侧泄流槽已开挖形成(槽高10米,顶宽15米,底宽7米)。6月8日上午9时,随着一声令下,新华壅塞体右侧泄流槽通过人工控制成功导通泄流。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图据四川省水利厅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