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深改·改革回望|脱贫攻坚

时间 • 2025-11-01 23:22:00
贫困
扶贫

↑图据ICphoto

●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而建档立卡,这项首创的中国式方法,是精准扶贫的工作起点。2014年,全国贫困地区80万基层干部进村入户,12.8万个贫困村、8962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曾表示:中国的扶贫解决了8亿人口的贫困问题,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比重从40%降到目前的不到10%,中国作出了绝大部分贡献。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汤敏曾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推动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现在意义上的扶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大规模实施的。在过去的40年里,扶贫标准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扶贫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扶贫入户”,再到“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建立了全国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红星新闻记者江龙综合整理,资料据人民日报、《中国报道》杂志

编辑官莉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