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田径运动员和领跑员如何做到节奏一致?夏季残奥会田径冠军及领跑员答红星新闻

时间 • 2025-11-18 21:36:02
金牌
运动员
红星
训练

在今年举办的第16届夏季残奥会上,中国军团表现神勇,连续五届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了第16届夏季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五位优秀代表,为大家讲述第16届夏季残奥会里中国代表团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抒写了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新辉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誉的点滴故事。

见面会上,残奥会女子T11级别200米、400米金牌获得者刘翠青和她的领跑员徐冬林回答了红星新闻记者提问。

▲残奥会女子T11级别200米、400米金牌获得者刘翠青的领跑员徐冬林

“在田径赛场上,盲人运动员要和领跑员需要运动节奏完全一致,才能取得最佳成绩,请问运动员和领跑员怎样才能做到融为一体?你们两位运动员对彼此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翠青回答说,自己和领跑员要想做到步调一致,要对领跑员有一种信任感,在生活和训练中配合。“我在生活中上楼梯、下楼梯,冬林都会提醒我,他养成这种习惯,我对他有一种信任,像吃饭的时候,他也会习惯把勺子放在我手上,训练的时候,他也会细心地照顾我,这不是一朝一夕磨合出来的,要靠很长时间磨合。”

▲残奥会女子T11级别200米、400米金牌获得者刘翠青

徐冬林透露,作为盲人领跑员,首先得跟运动员互相了解,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互相信任。为了当好刘翠青的眼睛,他尝试通过佩戴眼罩去体验他们的生活,发现几乎寸步难行,连喝水这种事情都很难,而要到田径场上去跑步,那根本迈不开步子。

“后来我发现,不仅在训练场上,还要在生活上把她照顾好。所以我每天训练完之后,都会带她去食堂吃饭、走路、散心,就是为了建立默契感。一年三百多天时间里,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一起训练,就是为了发现彼此身上微妙的动作变化,达成自然同步,形成肌肉记忆,有了这种无声的默契,我们才能在赛场上像大家看到的一样同步。”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